查看原文
其他

通往家庭之路(Approaches to Family) ——第五届中德哲学对话侧记

方木子 四海孔子书院 2021-10-07

前言

2018年7月23日至26日,20余名来自全球一线哲学家齐聚德国慕尼黑市西南角Buchensee湖边图兹镇(Tutzing)的德国公民教育学院,举行第五届中德哲学对话。本届主题为“家庭的哲学审视”(Approaches to Family)。受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和创始人冯哲先生委托,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对话会,从我的角度记录了我所理解到的要点 (由于话题艰深和语言障碍,所做记录不可能全面而准确,故称侧记,不代表任何发言人的观点)。



通往家庭之路

Approaches to Family

——第五届中德哲学对话侧记

文/方木子 (四海孔子书院校友, Blair Academy在校生)


中德哲学对话每两年一届,在中国与德国互办。第三届第四届分别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与德国公民政治学院联合在德国美丽城市图兹和中国北京西山举办。


往届回顾第四届“中德哲学对话”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隆重举办


本届对话会由德国公民教育学院的Michael Spieker教授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郭沂教授牵头组织,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和德国HSS基金会赞助支持,旨在促进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此次对话会可谓大师云集,诸位学者均是著作等身、学贯中西的领军人物。


(会议场地)


会议中方/亚洲儒家学者代表包括:

· 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

· 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

· 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

·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倪培民教授

· 韩国首尔大学郭沂教授

· 韩国首尔大学Nam-In Lee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学/宾州Kutztwon大学黄勇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学/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王庆节教授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李晨阳教授

·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刘悦迪教授



会议德方学者代表包括:

· Michael Spieker博士,德国公民教育学院

· Alfred Schmid教授,瑞士Basel University

· Richard King教授, University of Bern,中文流利

· Marchal教授,执教台湾政治大学超10年,中文流利

· Soffel教授,中文流利

· Schwenzfeur教授

· Mrs. Nathalie Baillon-Wirtz副教授,法国Reims大学法学院,专业家庭研究

· Mr. Wirtz博士

· Michael Wladika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e

· Uta Brehm博士,Wiesbaden联邦人口研究院社会学家

· Bernhard UHDE教授,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因故缺席)

以及四海孔子书院院长特使方志刚,中央党校Sun Haiyang, Wang Shuyuan老师等等。


就有关中国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就自我和社区等概念的讨论,很容易进入家庭的概念、意义和有效性的讨论,虽然双方的关注点和方向不尽相同。在当代,家庭的角色在中西方的重要性不同,分别强调社区和个人。家庭在各地都是国家政治的关注对象。


(会议场地)


中德哲学有关家庭的学术对话,对家庭的理解大有裨益,同时也会促进对中西哲学基础的更深入的理解。家庭问题是哲学基本的、长久的问题之一,毫无疑问地,对现代哲学(例如认知理论和集体意识理论)的社会相关性十分重要。


第五届中德哲学对话的主要议程包括:


日期

议程

主讲

点评/翻译

7.23

开幕致辞

Spieker, 郭沂, 方志刚

方木子

第1场

古希腊独立自我意识对家庭价值的否定

Alfred Schmid

王庆节

第2

儒教家庭哲学:从天性到道德

成中英

Marchel

7.24第3场

有关孝道的三方面澄清

黄勇

王庆节

第4场

康德和孟子的普遍论点和角色论点

Richard King

郭沂

第5

儒家家庭观及其现代意义

李晨阳

Soffel

第6

家庭作为一种价值、生活艺术和社会秩序模式

倪培民

Schwenzfeur

7.25第7

德国唯心主义的家庭、社会和国家

Spieker

Lee

第8

马丁·海德格尔和儒家的家庭观比较

张祥龙

Wirtz


下午转场到慕尼黑HSS基金会




慕尼黑Augustiner啤酒花园




HSS基金会介绍

郎格



德国的家庭政策介绍

Uta Brehm


7.26第9场

Moller Okin正义,性别和家庭的儒家解读

安乐哲

Baillon-Wirtz

第10场

20世纪哲学家对家庭的思考

Wladika

刘悦笛


闭幕致辞

Spieker, 郭沂, 

冯哲(视频)


参观Franz Marc艺术馆


德国印象派先驱


参观Benediktbeuern大教堂


1300年历史


Bernried镇Buchensee湖边晚宴


Spieker家乡

7.27 10:21pm

观看日全食





开幕致辞


Michael Spieker在致辞中,特别欢迎和感谢中德哲学家光临图兹,感谢四海孔子书院和HSS基金会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并邀请全体与会成员对Prof. Dr. Claudia Helene Dorothea Bickmann的去年不幸去世表示默哀,Bickmann女士对推动东西方哲学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英年早逝,令人惋惜。郭沂教授作为亚洲方面的组织人,也感谢有关各方的努力,强调了此次论坛的意义。

         

方志刚博士代表四海孔子书院,回顾了第四届哲学对话的成功举办,两年前,在北京西山,四海孔子书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通向自我之路”的第四届中德哲学对话。如同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和创始人冯哲先生所言,我们推动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展开诚意,热情,善意的高品质对话,增进跨文明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我们很高兴,这次对话已经是第五届,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会议之后,方博士与冯哲院长在四海孔子书院交谈)


他指出,哲学对话统摄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我们认为,儒家哲学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方法,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解决人类社会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可以从儒学经典中寻找答案。当然,我们还没有找到,还在求索过程中。上一轮的主题是“通向自我之路”,就是修身;这一轮的主题是“齐家”;估计下一轮就是“治国”,探讨如何建立良善的政府和公民社会;随后是“平天下”,探讨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实现世界和平。关于“齐家”,如何建设和睦家庭——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未来的一周里,很期待向各位学者学习,学习你们的观点。过去十多年,四海孔子书院在家庭教育,孝道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实践,可以说,虽然我们的影响力还很微弱,但对学生家庭、我们所在的温泉镇社会,还是起了一些相当正面的影响。例如,今年春季,我们的校友,现在美国布莱尔学院就读的方木子同学做了一个幸福感对比调查。调查收集了约600个样本,四海孔子书院的家庭的幸福感比普通公立中学的家庭成员的幸福感要高出大约20%。我们所在的温泉镇,又办起了孟子书院等多家独立的以儒家经典教育为宗旨的机构,受益人群在快速扩大。



作为四海的学生代表,我结合个人亲身经历,用视频简要介绍了四海教育的实践。成为具有智仁勇品格的君子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力图践行在日常学习生活(背诵经典,用餐,劳动,手工,音乐等)中修炼,获得身心灵全面发展。


第一场古希腊独立自我意识对家庭价值的否定

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Alfred Schmid教授先用古希腊的星相学阐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来源。当时的个人主义是指每个人在另一世界都有对应的星座,星座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第一次实现了个人与环境的分离。到了轴心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借用并重建了一个“政治宇宙”,包含不同的自治体及个人。Schmid教授指出要形成这样的自治体需降低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力,由此形成了家庭是“私人”空间和政治自治体是“公共”空间的区分。而相对的,儒家学说推崇祖先崇拜,建议用家庭的模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组织。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庆节教授点评:Schmid教授从源头纵论了 个人主义形成和发展历史。并指出不需要绝对的个人主义。个人在保持家庭环境的关系中也能保持自我,家庭是一个教化自我的舞台。他同意Schmid教授从历史与政治学的角度对个人主义的分析,建议从心理学和个人存在价值(生死观)的角度做进一步分析。




第二场

儒教家庭哲学:从天性到道德

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程中英教授论述了儒家的家庭哲学,转化天性为品德(Confucian Philosophy of Family: Transforming Nature into Virtue)。他总结了家庭的五个化育功能:正名,抚养后代,初步的社会教育,自我成长,践行道的场所。



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Marchal教授精彩点评:首先他称赞成中英教授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儒学代表之一,他的论文涵盖了对儒学的一个综合性的概貌,核心观点,道德观,包括孝道。这些观点都是儒学家庭观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台湾、新加坡、甚至美国都有新儒家对家庭有新的阐释。



他提出了三点观察:1. 程教授所描述的是理想化的儒学。如果我们把四书,易经,做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来阅读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一个人的知识和信仰应该建立于对这个世界现实的认知的基础之上。他举例到,王阳明认为,要过有道德的生活,不需要对这个现实世界有了解。我们到底是需要了解自然的规律,还是追随道德的直觉?儒家学者对于这样的表态是模糊的。在使用儒家家庭观念的时候,我们要小心的区别历史的差别。2. 从有天性转到道德这样的概念是模糊的。传统的中国世界观往往意味着命运、天道,还有Schmid教授说的星相学,这些概念都是相关的。“社会秩序就是宇宙秩序,宇宙秩序就是社会秩序“。但是中国大陆在20世纪,已经大部分摧毁了传统的家庭价值。作为一个在台湾生活了十多年的学者来说,我经常看到儒学的价值观仍然影响着我的学生,也能看到孝道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年轻人在追求自我表达,认可,自治时,往往在父母眼里出现叛逆的情况。Marchal教授指出他不是要否定儒学的价值,而是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证明它的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参考儒学经典文本,他认为儒学经典在当今开放和民主的社会里是有局限的。例如,当我们用和谐和和平这两个词的时候,儒学经典上和当今用法完全不同。和谐在儒学中是指维护一种等级制度。“正”也有可能是纠正、校正,有强权的含义,与西方所说的公正无关。3. 传统的家庭生活是有致命的缺陷。西方在17世纪也非常强调家庭,但那是前现代家庭的概念,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


第三场

有关孝道的三方面澄清

黄勇教授讲述了色难,择善,和三年无改父之道。对父母的孝道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的,而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当对父母的做法有不同意见,应当和颜悦色地劝诫和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父之道的“道”并不是大道,不是职业,是指不改家规,犹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四场

康德和孟子的普遍论点和角色论点

来自Bern大学的Richard King教授比较了康德的普世论断和孟子的角色伦理。可以确认的是,康德所定义的道德观和角色是无关的。角色是局部通用的,但不是普世的。康德认为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角色是由历史,自然,和人类所定义的。而康德认为历史和理性是矛盾的。用康德的标准来评判的话,孟子的基于角色伦理学是不严谨的。孟子可能会优先施救他的嫂子。我们可能疑问尧舜会对此做出如何的解释。换句话说,尧舜的教导是不是普世的,或者他们仅仅是尘封的档案中的身影,这还需考证。

第五场

儒家家庭观及其现代意义

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李晨阳教授主要论述了有关夫妻关系的儒家阴阳观点。他认为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是女人的天性。在家庭的环境当中实现平等,通过易经的阴阳平衡哲学实现家庭的和睦。他认为需摒弃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简单分工,但是要保留男女有别和他们互补的精神。另外,也要摒弃大男子主义,但是要保留阴阳和谐的精神。他认为现代社会中,女性要追求成为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同时,男性也要追求成为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


第六场

家庭作为一种价值、生活艺术和社会秩序模式

来自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的倪培民教授讲述了家庭的三个维度,包括生物学的,社会学的,和价值论的。家庭这个概念不仅仅描述了自然和社会的实体,也涵盖了人文价值。家庭代表血缘关系,和谐,和安全网。关于家庭的价值论方面,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会延续和改善人类的生活。儒家认为,家庭的价值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实质形式,更是“齐家”的艺术。齐家的基础是修身。家齐而后可以实现天下平与超凡入圣。 倪培民教授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圣贤家天下。


来自的Schwenzfeur教授点评:他认为对于家庭,生物上和社会体制内倪培民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对于家庭的模式来建构社会治理、政府,这种模式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家庭有很大的局限,指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在德文的原文中是没有这种概念的。在西方的政治哲学当中,家庭需要合适的定位,比如:家庭成员必须走出家庭成为自由劳动者。儒家中没有个人主义,独立及自由这些概念。政府可以从家庭中获得一些关于执政的智慧,但是家庭一定不是政府。



第七场

德国唯心主义的家庭、社会和国家

来自德国公民教育学院的Spieker博士讲到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家庭观,自由是婚姻和家庭的核心概念。康德关注在法定的婚姻关系当中对个体的自由保护,费希特更关注婚姻双方内在关系的人格培养,即使婚姻形式没有法律保护。黑格尔用爱情把婚姻和家庭的概念都包括了:婚姻和家庭是爱情的外部存在形式,爱情就是自由的表达。爱情要超越法律关系,意味着夫妻不需要关注法律的问题。如果把婚姻关系仅仅看成一个条约的话,它的天性将会丧失。像其他任何的自由的形式,家庭的形式也不是僵化的和预先设定的。历史上家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演变。现在的婚姻有些是没有结婚证的,说明婚姻不是一个法律合同,法律也可能过分强调了结婚证的重要性。家庭和婚姻并不仅仅是为国家的人口发展提供资源,它有自身的权利,也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来自首尔大学的Lee教授认为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本质上法律和道德的产物。


第八场

马丁·海德格尔和儒家的家庭观比较

来自中山大学的张祥龙教授分析了海德格尔如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待家庭,家庭也是一种“Dasein”(存在)。存在的意义是来源于我们人类实际生活经验中对人类本质的理解。海德格尔提出要走出世俗意义上的“小家”,到“大家”中寻找终极的存在。

Wirz博士认为海德格尔的理论可能为集中营提供了理论,对现代家庭观没有意义。

第九场

正义、性别和家庭的儒家解读

来自北京大学的安乐哲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刚刚翻译完成的《孝经》,然后介绍了Susan Moller Okin的书《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引用了Okin的观点,家庭是修学社会正义的学校。Okin所说的正义是对所有人的机会均等,性别区分是一种社会建构。安乐哲认为,他对儒学家庭观的研究,前述的顺序应当颠倒过来。如果我们想要追求正义的话,需要从家庭开始,从家庭中寻找性别的不同角色,再寻找基于角色的正义。清末的严复认为中国的2000年帝国时代,是30%的朝廷,70%的家族。所以中国的社会体系特别倚重家族结构。



Baillon-Wirtz教授先用《超人总动员2》这个电影的故事为开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负责拯救世界,男主人负责在家照看三个孩子。对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分配,在这个故事中他们互换了角色。她也引用了Okin的观点,女权主义者认为公正必须平等的适用于男性和女性。然而在过去及现在,很多政治哲学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些人认为这些情况已经过时了,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家庭还是很压抑,不公平,成为女性和儿童处于弱势地位的场所,无法根据基本的公正的原则来运行家庭。儒学说的个人是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的,强调“仁”,而不强调个人幸福和平等。她认为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正义需严格区分开来。个人既是公共空间中的公民,也是私人空间中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培养出的平等意识,在社会中也会得到应用。她归纳家庭的基本特征是:亲密性,成熟度,和特殊性。这三点对于定义家庭关系非常重要。在当今社会,男女之间是系统性的不平等,所以我们不能过度的理想化家庭在追求正义方面的作用。




第十场

20世纪哲学家对家庭的思考

Wladika教授总结了在20世纪哲学家对家庭的主要观点,把家庭当成一个机构。


来自中科院的刘悦笛研究员强调西方的家庭观念和中国的家庭观念的不同。


最后,冯哲院长发表了视频讲话,解读了易经中家人卦的奥义,为本届对话会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他回顾了上届中德哲学对话的成果,指出本届的主题很有意义,家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他引用了《易经》的家人卦,“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周易【系辞 上传】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他解释道,阴要成其阴,阳要成其阳,乾的本性是刚健,坤的本性是柔顺,夫妻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家庭成员各守其位,各修其德,就会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最后,他发出邀请,期待来年在北京香山再相聚。



个人对参加此次对话的几点体会

读而思

duersi

1. 儒学是全人类真、善、美的思想宝库之一,具有普世价值,并且是务实、鲜活、可以实施的,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承。


2. 儒家有千年评论传统,每一代大师都试图理解圣人理解到的真理,学者们把各种主要观点一一进行研究,交给读者判断,这是十分令人尊敬的治学态度。


3. 中西文化交流,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欲达到有效沟通十分挑战,“向世界说明中国”任重道远。


4.  “儒学”和“学儒”有很大区别,作为“儒学”学者,本质上是自由主义者,对经典解读本着恭敬和批判的态度;而作为“学儒”的儒生,要遵照孔子的教导修炼功夫,对待儒学的观点可能是有偏见的,要避免过度理想化儒学经典,经典上的教义往往是夫子对特定场景下特定的学生所言,要领会其指导原则,不可把文本教条化,更不可望文生义。


5. 要双向研究,既要从西哲的框架去对照儒学,也要从儒学的框架去对照西哲各主要流派,进行差距分析,方能融会贯通。


6. 儒家作为伦理,其基于角色的伦理观,对解决当前的家庭问题,有现实意义。


7. 儒家作为生活艺术,具有鲜明的农耕文明的特点,在当今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必须活学活用,否则会有食古不化的风险。

8. 儒家作为政治哲学,在现代社会没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经历文艺复兴、多轮科技革命、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世界大战和冷战之后形成的,自由、民主、法制是世俗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政治哲学和制度,两千多年前诞生的儒学中找不到这些答案。


9. 引用海德格尔的学说,对中国和德国哲学界沟通没有正面作用。


10. 在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的名词概念方面,儒家可以借助佛家和道家,可能可以和西方哲学更好地对话。


11. Susan Moller Okin所讲的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的顺序中,justice和gender其实是儒家所说的个人修身部分,而修身也是先于齐家的。所以儒家也应同意的家庭是基于justice和gender的。另外德国公民教育学院建筑本身,60多历史,历久弥新,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无论是新建还是维护建筑都可以学习借鉴

——方木子     




延伸阅读:

杨庆亮老师精彩课程:何为学习?学习的方法与意义在哪里?

书院为何重视习劳?身心一体,知行合一:习劳乃儒学教育的根本

为青少年打下鲜明中国底色!  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风雨无阻,用中华经典传道育人!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广历史回顾

中评社专访冯哲院长:让祭孔成为两岸的文化纽带!




四海孔子书院祭孔典礼:

深度诠释: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复兴祭孔?

四海孔子书院招聘信息:

四海孔子书院欢迎您的加入!



访学、招生、招聘咨询电话

马老师:17710966551(微信同步)

曲老师:18910060352

冯老师:13910709427


上班时间:

周一至周四

上午  9:00-11:30

下午14:00-17:3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

白家疃村四海孔子书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